1. 首页 > 星座配对 > 文章页面

帝师是怎么火起来的 2021年犯太岁的五大属相

星座配对爱情塔罗星座合盘紫微斗数
2020千世纪庚子鼠年,犯太岁的五大生肖

本文目录

帝师讲2021年属相狗***2021年犯太岁的五大属相***怎样破解谁是《论语》的编纂者如何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提起帝师讲2021年属相狗,大家都知道,有人问2021年属什么生肖?另外,还有人想问2021年犯太岁的生肖怎么化解,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2021年最顺的生肖是什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年犯太岁的属相怎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帝师讲2021年属相狗

帝师直播心态爆炸,小智看不下去了,送千元礼物安慰兄弟

「年犯太岁5大生肖怎么化解?」这个问题有误,年辛丑年有六大生肖犯太岁!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年是辛丑年,俗称牛年,在新的一年中,流年的当值太岁也在变化,对於流年犯太岁凶多吉少的道理大家都懂,那麼在年辛丑年犯太岁的生肖有哪些,在年化解太岁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下面接著给群众注意介绍。

一、年犯太岁的生肖

年犯太岁的生肖一共有六个,分别是生肖属羊人,生肖属狗人,生肖属牛人,生肖属马人,生肖属虎人,生肖属兔人。为什麼说这6个生肖的人士犯太岁呢?

1、生肖属羊人

生肖属羊人对应的地支是未,在命理五行中,未与流年丑是六冲,等於说生肖属羊人在年是冲太岁了。而冲在犯太岁的几种情况当中属於最为严重的,所以年犯太岁最为严重的生肖是羊。

2、生肖属狗人

生肖属狗人对应的地支是戌,在命理五行中,戌与流年丑是犯三刑,等於说生肖属狗人在年是刑太岁,刑太岁与冲太岁比,严重程度相对低一些,但是刑太岁也是犯太岁的一种,也不可小视。

2021年最顺的生肖是什么?

3、生肖属牛人

生肖属牛人对应的地支是丑,丑人遇到丑年,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本命年,所以生肖属牛人在年也是犯太岁。

4、生肖属马人

生肖属马人对应的地支是午,午与丑是六害,俗称害太岁,所以生肖属马人在年也是犯太岁的。

5、生肖属虎人

生肖属虎人对应的地支是寅,寅克丑,等於说生肖属虎人在年是克太岁。

6、生肖属兔人

生肖属兔人对应的地支是卯,卯克丑,所以生肖属兔人在年也是克太岁。

二、年犯太岁的生肖都有哪些危害

以上所列的在年犯太岁的六大生肖会有哪些不顺呢?换句话说,既然知道犯太岁了,那麼犯太岁有哪些不顺的表现与後果呢?犯太岁(太岁爷头上动土),是普通老百姓的通俗叫法。在命学中,专业的叫法是冲克岁君,就是指本命八字中有与岁君流年天干相冲克的五行。

太岁是太岁神的简称,是值年之一,一年一换,当年轮值的太岁神叫值年太岁(流年太岁)。太岁神在所有神中,影响力最大,素有年中之称,掌管人世间一年的吉凶祸福。

渊海子平记载:太岁乃年中之,故不可犯,犯之则凶。说: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之领袖。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血流难躲过。古命书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可见太岁,乃中最有权力的年神,掌管人们一年的祸福,主宰全年运程。算命界也有一句犯太岁顺口溜:太岁当头坐,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对於前文所列出的六大犯太岁生肖人士,依照轻重程度的不同,在年的凶险不顺程度也有不同。轻则疾病破财,重则见灾见难。因此这六大犯太岁的生肖人士在年全年都要特别注意安全以及健康。

三、年当值太岁星君简介

年的当值太岁是杨信大将军,辛丑太岁,在汉代时降生在陕地(今陕西省一带)。元鼎年间(前-前年),汉武帝派杨信出使匈奴。杨信性格刚强正直,不屈不饶,忠贞不二,决不玷污自己作为汉朝使节的使命。匈奴的单于看到杨信不过是一个书生,并非贵族,因此,屡次加以刁难。单于要在帐幕中接见杨信,杨信手不离开代表自己身份的「节」,不进帐幕,於是,单于只能屈驾在自己的穹庐外面会见杨信。当时,汉武帝在东方征服了岁貉和,在设置了酒泉郡(今甘肃省酒泉县)。杨信对单于说,匈奴要同汉朝和好,就要将太子作为交给汉朝。单于打断杨信的话,力图伤害杨信的锐气,就称汉朝如要和亲,首先要送给匈奴大量丝绸和食品。谈判自然没有任何结果。後来,单于不得不将杨信送回。

四、年在家中安奉太岁化解太岁方法

帝师讲2021年属相狗:2021年属什么生肖?

1、安奉太岁需要准备的贡品如下:

(1)、准备水果三盤,比如香蕉,桔子,桂圆。

(2)、点心,糕点类准备三盤。

(3)、清茶三杯,自己家酿的煮菜用的红酒三杯,如果是没有,也可以用买来的红酒,但是要保证是煮菜用的。不是喝的那种葡萄红酒。

(4)、香三根,小香炉一个。

(5)、红蜡烛一对。

(6)、去烧香用的那种的烧到香炉的那种黄纸一份。

2、太岁的步骤如下:

(1)、安奉太岁的时间可以选择立春节後的黄道吉日,又是合当事者八字的黄道吉日进行,因为立春了才算是己亥年。

(2)、在拜太岁之前,最好是可以先簌口沐浴净身,以表示对太岁的。

(3)、在太岁神位下方,摆放一张小桌子,讲上述的水果,点心,茶,酒,红蜡烛等供品摆放好。

(4)、点燃香烛,讲蜡烛安放在桌子两边,一边一支,手持三根香叩拜,并口安太岁语。

3、安太岁语如下

奉请三星照令,天上日月来供应。

南斗北斗推五行,勒真令。

八卦其中显,玉旨奉令己亥年。

值年杨信将军到此镇罡。

七星五雷护两边,六甲神将到宫前。

六丁守後营,天官赐福神共降。

招财进宝聚当明,一心三叩拜。

拜请太岁保安宁,阖家平安万事兴。

4、将香插到小香炉後,下跪点燃黄纸,请太岁,百事顺心,大吉大利,平安富贵。

5、在太岁桌前静待香烛燃尽。

6、香烛燃尽後再将供品与家人一起分享,保一家平安健康。

7、黄纸的纸灰如果能倒在香炉中就直接倒入,如果香炉小无法倒入的,可以用一张大的红纸将黄纸灰包好,然後将红包放到溪边,河边,海边等随水而去。

8、如果是自己有时间的,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要以香纸茶果等太岁效果更佳。

9、一年的太岁完之後,等到年底的腊月立春节之前可以最後一次上香,叩拜,以感杨信太岁星君一年的,然後把太岁拆下放到香炉中,记住日常香炉中的香灰,纸灰不可以随便扔桶,如果香炉的灰很多需要处理的,都要像前面说的用红纸或红布包好放河水中流走。

以上就是与年犯太岁的属相怎样?相关内容,是关于2021年属什么生肖?的分享。看完帝师讲2021年属相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有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这是非常传统的说法,也不能说有什么错误。原本就是。

公元前479年,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的周历四月十一日,即夏历二月二十一日,孔子离世。葬于鲁城(即今曲阜)北泗上。鲁哀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久,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自孔子逝世后,诸多弟子为之守墓三年,独子贡一人筑庐孔子墓前,为之守墓六年而去。在诸弟子为其师守墓期间,弟子们似乎极端不适师傅的离世,都认为应该有一个人代行师傅,以使诸弟子行驶礼仪。在孔子的诸多弟子中,有若因其长相酷似孔子,加其学问人品皆为同门认可,所谓“有子之言似夫子也。”(子游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于是“弟子相与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但是,不管怎么说,包括子贡筑庐墓旁,还是有很多的弟子甚至将家迁居至墓的周边。但是,一代巨星的陨落必将使孔子弟子失去了核心。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了所有的活着的弟子面前:接下来该做什么?

我们知道,孔子曾经说“三十而立”。真正的情况也是这样的,据《史记》记载,孔子就是在三十岁的时候开始创办平民教育,授徒讲学。孔子最早的学生有:秦商(公元前547年~?)、颜无繇(546年~?)、曾点(公元前546年~?)、冉耕(公元前544~)、仲由(542~480)、漆雕开(公元前540~?)在这些弟子中,我们仅仅从年龄便可看得出,他们基本上都是孔子的同龄人。我们就拿仲由来说,他比孔子小9岁。春秋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卞桥)人。史上记载云,子路乃孔子之得意门人。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后不幸在为卫大夫孔悝家宰时,因内讧而被杀。说子路如何如何好,那是因为孔子的教育之功。因为子路在见到孔子之前基本上就可以用我们今天的混混来形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裴骃《史记集解》说:“冠以雄鸡,佩以暇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之。”王充在《论衡·率性》中说:“闻诵读之声,摇鸡奋豚,杨唇吻之音,戴鸡冠佩豚,聒圣贤之耳,恶至甚复。”以上的话都十分清楚地表明,子路在没有受到孔子的教化之前是十分鲁莽。他多次试图凌暴孔子,孔子设礼相诱,并给他讲了很多的做人的道理,才拜孔子为师。即便拜孔子为师之后,子路也基本上未改其泰山本性。如,在孔子弟子中几乎没有什么记载有人可以当面批评孔子,甚至让孔子下不了台的事情。

当然,子路对孔子的鲁莽不是不尊重师傅。在孔子的一生中,子路可以说是最好的保镖,一直负责孔子的生活保证工作。所以,尽管他反驳孔子,孔子还是一直把他作为心腹看待的。而且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也是很高的。如“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论语·颜渊》“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公冶长》。孔子还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耳。”

当然了,子路从总的方面来说还是优点多多,除了忠诚守信之外,他还是个大孝子,中国古人所编的二十四个大孝子中孔子的弟子有三个,其中就有子路。

我说了这么多关于子路的事情,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中我们可以称其为弟子,也可以称为朋友。最重要的是这些弟子或朋友几乎没有什么先天的知识优势,首先他们出生都比较贫寒,子路不用说了,另外几位早期的弟子如曾点也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只能是有几十亩地勉强谋生。秦商之父秦堇父和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同样是以勇力著称的朋友。冉耕出身贫寒。这样的弟子加之与孔子的朋友关系及原本的家庭状况,我们可以称其为弟子,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能有什么严肃性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灯下黑。据史料记载,除了漆雕开有些独特的见解外,其余的都是规规矩矩或是莽撞有加。如果我们说《论语》是有这些人编纂的,似乎不可能。

事实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子路早于孔子两年逝世,其余几位早期弟子生卒年基本上不完整,但是,以孔子的年龄而论在当时社会属于长寿的,既然那几位与孔子的年龄都十分接近,应该寿命都在孔子这个岁数上,而这个时候没有资料显示他们辑录过孔子的语录。

当然,这几位年龄与孔子接近的弟子没有编纂过《论语》是不是有比这几位年轻一些的弟子编纂过《论语》呢?当然,我这里主要说的是孔子在世的时候。这样的说法是有的。清朝廖燕(公元1644-1705年),说:“昔人称《论语》为孔子弟子所记,并无确据,余谓此书为大圣人经天纬地之文,岂他人可能代笔者耶?即篇中诸贤论说,亦皆孔子笔削之词。或群弟子有言从而负益期间。要当以孔子为正。”《二十七松堂集》卷七《杂著》。李塨(1659~1733)说:“尝闻《论语》都属圣人亲定。后学诸经或可分读,惟《论语》宜人人熟诵之。”《平乙古文》。皇侃(488~545)在《论语义疏》中说:“此一书或是弟子之言,或有时俗之语,虽非悉孔子之语,而当时皆被孔子印可也。必备印可,乃得预录。”

这几个学者的观点不过是凭借自己的臆想。他们认为《论语》里有那么多孔子的语录,那一定是孔子自己最起码也是主持下编纂的。也就是被孔子笔削、印可或裁定的。我们可以不一棍子把人打死,也就是说如此的判断是可以的。我们说那几位年龄与孔子相仿的弟子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可以由年龄年轻一些的弟子(当然不是太小的弟子),如闵子骞(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比孔子小15岁。但是,我们马上又可以否定这个推测,因为在《论语》里提及的很多事情都是孔子去世后很长时间发生的,若《论语》是由孔子笔削、印可或裁定的话,难道孔子死后有复活了?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孔子在世的时候都没有《论语》的出现。

说孔子不可能对《论语》笔削、印可或裁定,也不是就彻底否定《论语》一书就是孔子的弟子完成的。为什么?因为,在孔子弟子中既聪明有有文采而且比孔子小很多的第二代弟子有好几个。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尽管比孔子小三十岁,但是,还在孔子在世的时候他就死了。《雍也》中记载: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颜回死于公元前481年,也就是孔子71岁的时候,年仅41岁。此时孔子曾经发出“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的哀叹。这说明尽管《论语》中提到颜回的此书很多,只能说明孔子确实喜欢颜回这个弟子,但是,颜回没有参与《论语》的编纂是肯定的。再看另外几位二代弟子弟子。冉雍(公元前522年~?,小孔子29岁)、冉求(公元前522年~?,小孔子29岁)、子贡(公元前520年~?,小孔子31岁)、子游(公元前506年~?,小孔子45岁)、子夏(公元前507年~?,小孔子44岁)、子张(公元前503年~?,小孔子48岁)、有若(公元前518年~?,小孔子33岁)、高柴(公元前521年~?,小孔子30岁)、樊迟(公元前505年~?,小孔子46岁)、宰予(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58,小孔子29岁)、公西赤(公元前509年~?,小孔子42岁)、曾参、(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2年,小孔子46岁)、公孙龙(公元前498年~?,小孔子53岁)。这就是有据可查的孔子最小的弟子,读过《论语》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么多弟子只有一个人没有在《论语》中出现。如果以普通的心理来揣度的话,为什么他们的名字可以出现在《论语》中(前面几个资格老的除外)?答案似乎就是:《论语》就是这些人编纂的。

宋翔凤(1779年~1860年)说,《论语》是“仲弓、子游、子夏等所撰定”。

傅玄(217~278年)说:“昔仲尼即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辑本《傅子》)

陆九渊(1139-1193)在《象山语录》中说:“郑康成(郑玄)、王肃谓《论语》为子游、子夏所编,亦有可考者。如《学而》篇子曰次章便载“有若”一章,又子曰下载“曾子”一章,皆不名而以“子”称之,盖子夏辈平昔所尊者此二人耳。”

翟灏(?~1788)认为除了子夏、子游之外,可能还有子张。

他说:“圣门文学之选,游、夏特称。夫子修《春秋》,惟以示游、夏。子游、子夏之预撰《论语》,微《谶》(指《论语崇爵谶》)言宜亦谓然。陆象山以尊有子为据。孟子言欲尊事有子者,子张与游、夏同也。《论语》第十九篇,附记群贤之言,子张、子夏、子游为多,而张居篇首。曾子虽称‘子’,却居三子后。又似门人之各尊其本师也。且‘子张书绅’,明见语中。则游、夏外应更属子张为记录人矣。先儒皆不言子张而言仲弓,不知又何别本?”《四书考异·总考》

近人康有为(1858~1927),在《论语注序》中说:“《论语》二十篇,记孔门师弟之言行,而曾子后学辑之,郑玄以为仲弓、子游、子夏等撰定,则不然。夷考其书,称诸弟子或字或名,惟曾子称‘子’,且特叙曾子启手足事,盖处于曾子门人弟子后学所纂辑也。夫仲弓、游、夏皆年长于曾子,而曾子最长寿,年九十余。安有仲弓、游、夏所辑而‘子’曾子,且待曾门记其启手足耶?”

陆九渊正是因为《论语》中称曾子而为“子”遂云此书是曾子、子游、子夏而撰,康有为也同样在此推断下得出结论。

顾成章在《论语发疑》中说:“有子、曾子、闵子、冉子皆鲁人,孔子卒后,盖皆设教于鲁。是书《齐论》、有《鲁论》。今虽传者曰《鲁论》,盖自有子、曾子、闵子、冉子之门人传授及于后世者。其徒尊其师,遇其师之字辄皆改之称曰‘子’,以授其徒,故相传为有子、曾子、闵子、冉子”。对于称曾子、有子多而偶称冉子、闵子骞,顾成章解释云:“有子、曾子之弟子多,而闵子、冉子之弟子少。弟子多则传改较广,易于划一。弟子少则传改为偏,错出者多。是以闵、冉之徒既少,而闵、冉之称亦或字或“子”,无定矣。”(《论语发疑》)

至于说到孟子、荀子等皆称曾子为“子”,盖“圣门相依,称皆如此”。更有或源孟子乃曾子之徒孙也。

柳宗元说,《论语》“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柳宗元河东文集论语辨》。顾成章对此的解释是“同一《论语》之书,有《齐论》之书、有《鲁论》、一书之中,篇次句读每不相同,盖后人传授之间以意附入者亦尝多矣。《鲁论》载曾子之死,亦未始非曾子之徒所增益也。不然,孔子之徒既众且贤,亲炙复久,而不能撰,转待二子之徒之疏且远者而后升撰乎?”(《论语发疑》)

若说是附入,顾成章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根据这些资料分析,《论语》真的就是孔子弟子所传颂的孔子之言而后由弟子附加了更多的自己的理解。

上面所言《论语》之编纂者乃孔子弟子之说看似很有道理,但是,因为从历史上就没有一个固定的认知,所以有人还可以继续想象。那就是很有人认为《论语》是孔子门人编纂。这里的门人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理解的再传弟子。

《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个说法确实有根据,因为在《论语》中尽管大部分都是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但是我们也处处可以看到“门人”一词。若《里仁》篇中有: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此处的门人即指曾子的弟子。《泰伯》中有“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这里的门人也是时候的曾子的弟子。《子罕》篇中有言“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这里的门人是子路的弟子。《先进》中有言“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这里的弟子是说的颜回的弟子。这说明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就是孔子在世的时候,其所传授的对象不仅仅有其弟子,而且也有弟子的弟子,不仅仅有岁数比较大的弟子更有岁数很小的弟子。由是就形成了隔代传授的现象。在这个传授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对孔子的话有不同的记忆和不同的理解。而且在传播的过程中又各自为政或各师为政,故而也就形成了孔子或孔子弟子甚至再传弟子的语录或问答在孔子逝世后相当多的时间内都是不统一的。柳宗元说:“或问曰“‘儒者称《论语》,孔子弟子所记,信乎?曰未然也。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曾子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为之也。何哉?且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独曾子有字不然。由是言之,弟子之号之也……今所记独曾子最后死,余是以知之,盖乐正子春之徒、子思之徒为之尔’。或曰:‘孔子弟子杂记其言,然而卒成其书者,曾氏之徒也。’”(柳宗元河东文集论语辨》)

清代何异孙说:“孔门惟曾参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死,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为之也。窃意《论语》一书,曾子弟子为之而就名之也。”(《十一经问对》卷一)

说曾参或其弟子参与编纂《论语》,我认为没有什么大的疑问。除了前面几位所言的曾参在孔子的弟子中最少,曾参生于公元前505年,逝于公元前432年,小孔子46岁。也就是说,孔子逝世后,他又活了四十对年,而且孔子在世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授徒了,这说明曾子之所以被称为“子”有着诸多的条件。聪明好学,年龄小,授徒较早,更主要的是曾子的道德水平高,可能更受弟子的爱戴,故而被他的弟子像尊称孔子一样为“子”。还有啊,孔子的孙子子思是曾子的弟子。子思出生时,其爷爷已经是六十九岁的老人了,刚刚结束了周游列国颠沛流离的生活,开始专心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不可能专门基于自己的孙子,而至去世后,其孙子才四岁(子思出生于公元前483年,卒于公元前402年,终年八十二岁)而曾子或许为了传播老师的思想,或者为了传播圣人的烟火,就努力基于子思。而子思也从自己的老师那里了解了爷爷的伟大,而曾子的道德和学问也是和爷爷一样的。故而因崇敬其爷爷而爱屋及乌。呼其爷爷“子”而联系老师曾子。至于其他的曾氏弟子也都一样尊称其为“子”。若纵观诸多的儒家著作或与孔子相关的书籍,凡是有曾子的,几乎皆称呼其为“子”。最典型的书籍如《孝经》就提到曾子一人。如有对话也仅仅是孔子和曾子的对话。据此诸多的史学界都认为《孝经》是曾子的著作。但是,我认为也是曾子弟子们所撰。因为,曾子的弟子可以将其称呼为“子”,而曾子自己未必,其根据就是他对老师的尊敬,他是不可能敢与老师平起平坐的。

而说到有若被称呼为“子”,这里面除了有若好学之外,也有个年龄的问题。有若出生于公元前518年,卒年不详,小孔子33岁。他之所以被称为“子”不一定因为他小,而又机会。二十因为,在孔子去世后,孔子弟子需要有一种心里寄托。而有若长相酷似孔子,于是众弟子尊以为师。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所说“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

把有若和曾参被称为“子”这个现象分析起来,我就可以断定,整个《论语》的编纂更多的参与者一定是这两个人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至于说闵子骞和冉求也偶尔被称为“子”既有二人德高望重的因素也有年龄的因素,也有其弟子参与的因素。只不过是这二人的地位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已。考察《论语》中提及的二十多个孔子弟子,除了在孔子生前经常被夸奖的弟子外,大部分都是比孔子年龄小很多的弟子。这也就是说,正是这些二代弟子或二代弟子的弟子参与了整理老师的谈话录以及自己的老师(即孔子弟子)的谈话录,而后编辑成书。至于起初叫什么名字,史料缺乏,无从考察。

综合之论,根据历史资料加合理的揣度,我认为《论语》的编纂者应该有:1、孔子本人。因为既然是孔子的弟子对孔子是那样的尊敬,是不可能直接呼其名的。而在《论语》中又却是出现了几处“丘”。(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篇第五》)这就说明,像这样的文字既是孔子说的,又在经过弟子记录之后孔子看过的。可能当时就被整理成类似今天的小册子。2、熟悉孔子的人。我们知道,在《论语》中凡涉及的对话部分其表现方法是“子曰”、“夫子”、“子”、“曰”等,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有不少地方用的是“孔子对曰”。这说明什么问题?因为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都不可能直接称呼孔子,而之所以如是称呼,大概就是有孔子的朋友或鲁国的公卿等人在《论语》的编纂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记录。3、孔子弟子。这个就不用过多怀疑了,因为这些人是在孔子身边的人,孔子很多的言论他们都是亲耳聆听了的,他们最有发言权。4、再传弟子。这些弟子有的可能见过或也听过孔子讲课,或是听自己的老师讲过孔子的话,他们为了传播圣贤的思想总想更多的收罗孔子的语录以传后世,于是《论语》的文字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加。5、后辈儒生。在孔子去世之后的两三个世纪内,孔子的言论不断地被收集整理,诸多后辈尽管不是孔子的再传弟子,但他们对孔子思想的认可是一致的,于是也参与了孔子语录的整理工作之中。6、不排除很多诸侯王国的统治者为了利用孔子的思想统治老百姓,也在加工和演绎着孔子的言论以期为他们的统治服务。

以上就是《论语》的形成过程。但是,可能有了关于孔子及弟子的语录传播,但是始终没有一个书的名字,也就是孔子及弟子的言论在孔子去世后的相当时间内不断地被扩大传播,但就是没有《论语》这个称呼。

在这个时代,人们在学校里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唯独没有关于命运的学问。假如有一门学问,可以教会人们认清自己的命运,改善自己的命运,是不是很有价值呢?

命,是先天不能改变或者极难改变的部分,体现的是人生的局限性。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出生背景。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时代、国家、地域、家庭,这是他一出生就注定的,无法自主选择。比如,一个出生在叙利亚、伊拉克这样的动乱国家的孩子,从小就会面临贫穷、饥饿、殴打甚至死亡的命运并且无力摆脱。而出生在瑞士的孩子,生下来就有良好的社会福利,成长环境优越。

同样在27岁的年纪,中国数百万的年轻人还在为一个月挣几千块而奋斗时,万达二世祖王思聪,2014年从英国游学归来,创业起步资金就是五个亿。

富二代、官二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穷二代则是光着脚丫站在泥泞里。

二、遗传基因。比如个性、相貌、体质、天赋等因素。这些因素,后天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难度很大。

这两个部分,决定了每一个人的人生起点。起点高,在社会竞争中的优势就大,更容易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

然而,我们又会发现,并不是起点高就一定会一生富贵平安,起点低就一定会一生困穷。有些出身好的人,成年后一事无成,甚至穷困潦倒;有些出身寒微的人,最终事业成功,婚姻美满。这些现象,说明出身背景、遗传基因固然重要,但还有其它的因素也在起作用。

从命理学的角度来讲,命运取决于三种因素的合力:

先天定数+后天运势+个人努力=命运

先天定数我们一般很难改变,但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比如说,我们不能选择出生的地域,但如果认为出生地不好,可以选择搬家,到对自己有利的地方生活和发展。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相貌,但可以让学会修饰自己的仪容,悦纳自己的外表;我们不是天才,但可以把天赋潜力开发到极致;我们也许体质较弱,但可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养生保健,让自己远离疾病。

后天运势指的是先天命数在人生各阶段的变化情况。人的运势,有其内在的规律性,通过生辰八字,可以比较准确地分析出运势的吉凶顺逆变化。但八字所能分析的,只是个人运势的内在规律,而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运势,还要受到时运、国运、家运的影响,所以其吉凶顺逆的性质可以预测,具体内容却不能精确分析出来。

比如说,如果三十年前,一个算命先生给马云算命,他可以推断马云将来会成为富人,但他不可能算出来马云会创办淘宝网;

后天运势,虽然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它表达的主要是我们的外部环境对个人的影响,行好运,说明我们能得到外部环境的支持,机会多;行坏运,说明我们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机会少。

那么,人的命运究竟能不能改变呢?我的看法是:人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命运,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改善。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甚至可能有突破性的改变。

先天命数和后天运势,都有很大的制约性,因此,必须通过个人的努力来突破命运的重重限制。

如何才能改善自己的命运呢?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在两百年前的清朝,湖南湘阴县出了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祖辈世代都是农民,父亲倒是个读书人,不过他父亲天分和运气都不算好,一直到四十三岁,在第十七次参加乡试后,他父亲才考取了秀才资格。

他本人的智商也不高,甚至可以说很笨。有一个冬天的夜晚,他在灯下背一篇文章,这时有个小偷藏在他家的屋顶上,准备等待时机偷东西。结果等到下半夜,小偷找不到机会下手。为什么呢?因为他一篇文章读了很多遍,就是背不下来。小偷冻得直打哆嗦,最后气得跳下来,跑进去跟他讲:你怎么这么笨,我听得都会背了。小偷果然流利地背完文章,气呼呼地走了。

这个笨书生名字叫做“曾国藩”。我以前看到这个故事,不太相信。因为曾国藩太有名了,才华超群、功业盖世,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史学界公认他是中国历史上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和文学家。但梁启超也说过,曾国藩是同时代的人杰中,资质最差的一个。

为什么曾国藩资质和出身这么差,却能取得如此杰出的成就呢?我仔细研究过他的八字和生平,认为有三个重要原因。

第一,曾国藩虽然资质平凡,但他心性坚毅专注,一生非常勤奋。

曾国藩只活了六十二岁,仅仅是写日记,就坚持了三十二年!他一生的著作,有1500万字。这足以说明他终其一生,是多么的勤奋!

第二,曾国藩家世普通,却有贵人提携。

曾国藩身为汉人的曾国藩第三次赴京会试,才得第三十八名,殿试考试才得三甲第四十二名。根据惯例,他这种成绩只能分发到各部任主事,或到各地去任县令,这对一心想进翰林院的曾国藩是很大的打击,连朝考也无心参加,打算收拾行李来年再考,在同窗的劝说下才勉强留下参加朝考。

意料之外的是,曾国藩在朝考时得到了贵人的帮助。当时担任会试总裁的军机大臣穆彰阿特别调阅了他的试卷,为他的文章做了最后审批,当即取为一等第三名。朝考结果呈皇上审核时,穆彰阿还在道光帝面前特意把曾国藩的文章称赞了一番。在穆彰阿的极力推荐下,皇帝甚至觉得曾国藩的说理与文风更好,于是又把曾国藩调升为第二名。这样,曾国藩的成绩就由殿试的三甲第四十二名,一跃而成为朝考一等第二名,这个结果令关注此次朝考的人甚至让曾国藩本人都觉得非常意外。

会试后,穆彰阿与曾国藩谈了很多国事,曾国藩对内政外交都讲出了自己的观点,结果很多想法竟都与穆彰阿的不谋而合,穆彰阿越发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穆彰阿还给曾国藩说明了翰林院的重要性,叮嘱他好好为国效力。临别时,曾国藩一再拜谢穆彰阿的知遇之恩。

在穆彰阿的提携下,曾国藩在翰林院果然一帆风顺、步步高升,后来在穆彰阿的巧妙安排下觐见皇上,获得了皇上的好感,立刻被擢升为内阁大学士,官居二品。连升数级,这样的好事,在此之前的汉臣是从未遇到过的。穆彰阿生肖属虎,恰好是曾国藩的贵人星。

第三,曾国藩注重修身养性,成长度非常高。

曾国藩给世人留下一个改变命运的法宝,非常厉害。即《修身十二条》。他修身的办法,看起来不起眼,但真能做到,完全可以使一个人脱胎换骨,因为曾国藩全部做到了。

多年来,我对于命运的研究和实证,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改变命运的法门中,修行的作用是最大的。什么是修行?就是每天修正我们的想法、语言和行为,使自己不断成长。

人的高贵,并不在于地位的高贵,而在于起点到终点的高度。所有杰出的人物,人生的成长度都非常高,当他们的品格和才华达到一定的境界后,时运一到,马上就能建功立业。

袁了凡先生说得好:造命在天,立命在我。人的一生,总有一个时刻,会突然觉悟,不甘心一直被命运摆布,而想要把握自己的命运,创造未来人生。

但是,改变命运,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需要有足够强的动力,去冲破命运的罗网。其次,要有正确的方法。中国古人对于改变命运,有一个非常精辟的经验总结: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第一条,命是指知天命。自己是什么样的天命,有什么优势,有什么缺憾,首先要弄清楚。孔子五十岁才知天命,而我们有命理学这个工具,不必等到五十岁才能明白自己的天命。我们可以通过生辰八字,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命格,心性和天赋有什么样的特点?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健康安全有哪些隐患?感情婚姻方面我先天有什么样的问题?等等。此外,我们还可以对现状进行一个全面评估,作为当下的起点。

第二条,运是指察运势。运势包括天运、地运、世运、国运、家运和人运。天运、地运的周期比较长,一般人也难以了解,可以暂时不去深究。世运和国运是指整个世界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和发展趋势,这个方面,一般人可以作粗浅的了解,但对于位高权重的人来说,必须高度关注。中国近几年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但总体来说,仍然算是国运昌隆。

每个人所服务的公司和生活的家庭,都有自身的运势规律,目前是处于旺运期?衰运期?平运期?应该注意研究。

如果所服务的单位或公司处于旺运期,那么自己目前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是否可以趁势而起,抓住机遇?如果处于衰运期,要研究还有没有好转的希望,自己能做些什么贡献?如果看不到希望,那就要考虑趁早离开了。

家运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一定要密切关注自己家庭的运势。家运不昌,主人一定在行衰运或者在阴德、风水方面有什么重大缺陷。

人运是个人的运势。从生辰八字里可以研究出来。但即使不看八字,也可以有大致的了解。如果你近三年来,工作有成绩、收入在增长,精力充沛,人际关系和谐,那一定是处于旺运期;如果诸事不顺,那肯定是在衰运期;如果比较平淡,或者有些收获,但美中不足,那就是在平运期。在命理学上,个人的运势规律,是十年一个大周期,三年一个小周期。也就是说,如果近三年运势不佳,明年可能就要转好运了!相反,如果近三年运势很旺,明年可能要转入平运或者衰运期,要注意调整了!

第三条,风水,包括阴阳宅风水和人体风水。这个我打算做一个专题来讲。

第四条到第十条,全部都是修行的内容,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展开,以后会陆续在微课堂里讲到。

最后给大家一个建议:

花一整天的时间,把手头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不要有后顾之忧。然后找一个宁静的地方,思考三个问题:

1、我命运的起点是什么样的?

2、我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如果令我满意的人生,满分是100分,我现在可以得多少分?

3、十年后,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三生肖进入4月份,得贵人扶持,财源聚拢,事业功成名就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