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配对 > 文章页面

崂山道士和茅山道士有什么区别(崂山道士是好是坏)

老港片里的 茅山道士 是怎么回事

其实崂山道士和茅山道士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崂山道士,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崂山道士和茅山道士有什么区别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崂山道士 的来源崂山道士和茅山道士有什么区别“崂山道士”有什么典故

分类:社会/文化>>宗教

鬼片粤语 –

解析:

崂山古称劳山、牢山、辅唐山、鳌山。在山东半岛西南,青岛市区东部。绵亘于崂山县境内,面积约三百平方公里。主峰名巨峰,又称崂顶,海拔一千一百余米。山名之由来,相传与秦始皇登临此山有关。清张道浚《游劳山记》云:“《寰宇记》言:始皇

登劳盛,望蓬莱,以劳于陟,即名劳;又以驱之不动,称牢。”①明顾炎武引申此意云:“秦皇登之,是必万人除道,百官扈从,千人拥挽而后上也。……是必一郡供张,数县储待,四民废业,千里驿骚而后上也。于是齐人苦之,而名曰劳山也。”②元道士邱处

机以其名不佳,易名鳌山。

并赋诗云:“牢山本即是鳌山,大海中心不可攀。上帝欲令修道果,故移仙踪近人间。”③因其“僻于海曲,举世鲜闻”。④故道教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未列其名。然该山“三围大海,背负平川,巨石巍峨,群峰峭拔,真洞天福地、一方之胜境也”。⑤道教何时进入崂山,已不可考。唐前记载亦缺。见诸记载居崂山最早者为宋代道士乐正子长、刘若拙、甄栖真等人。

明黄宗昌《崂山志》卷五载,乐正子长,不知何许人。尝遇仙于崂山,授以巨胜赤散方,服之,年过百八十,颜如童。入崂深处,不知所终。⑥臧励和等《中国人名大辞典》称其为宋人。⑦《崂山餐霞录》云:刘若拙,蜀人。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云游至崂山,在太清宫旁自修一庵,供奉老子。宋太祖建隆元年(960),敕封华盖真人。奉敕重修太清宫,永为修真之所。⑧《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七称,刘若拙自号华盖先生。在宋太祖开宝(968~975)中,任左街道录。每水旱,必召于禁中致祷。⑨乾隆《山东通志》卷三十载,甄牺真,字道渊,号神光子。单州单父人。博涉经传,工诗赋,举进士不第,访道于崂山华盖真人。久之,入建隆观为道士。后遇许元阳授炼形养元诀,行之二三年,渐返童颜。与海蟾子以诗往还,著《还金篇》二卷,以论养生秘术。乾兴元年(1022)卒。AB宋代崂山已建有大批宫观。最著者为太清宫。又名下清宫、下宫。

《太清宫志》谓建于西汉建元元年(140),他书皆谓建于宋初。明汪有恒《游崂山记》曰:“其太平、太清、上清三宫建于宋,聚仙(宫)建自元,天门后夹岭河巨峰诸庵,则近日创之。”AC或谓原是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所建道场。后为崂山最大之宫观。

上清宫,一名上宫,在太清宫西北明霞洞下,建于宋初。后被山洪冲毁,元大德(1297~1307)间,华山派道士李志明重建于今址。太平宫,在崂山东部上苑山北麓,系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之道场。后历代皆加修葺。百福庵,在不其山东麓,宋宣和

(1119~1125)间建。石佛庵,在烟游涧海滨,宋建。AD元代是崂山道教的兴盛时期。

有大批道士先后来此山修道。最著者为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邱处机。他本登州栖霞人。先于当地师王重阳入道,后于金大定(1161~1189)间入陕西磻溪、龙门山修道十余年。至明昌元年(1190),金章宗下令禁罢全真道,乃于明昌二年东归栖霞,居留登州、莱州等地二十余年。在此期间,他曾两次去崂山。第一次在金明昌六年。《崂山餐霞录》云:“南宋庆元元年乙卯(即金明昌六年),邱长春与刘长生(刘处玄)同其他道侣五人,由宁海昆嵛来游崂山,止于本宫(指太清宫),讲道传玄,宏闻教义。

道众大悦,各受戒律。”并称:“邱长春这次来崂山留诗二十一首(实二十首——引者注),改‘牢山’为‘鳌山’。”AE不久,即回莱州昊天观。而刘处玄继续留居太清宫讲道,太清宫许多道士皆入其门下。后来形成尊刘为祖师的“随山派”,崂山即为

该派的发源地。AF第二次在金大安元年(1209)。先后在太清宫、上清宫、鹤山神清宫等处讲道,居留数载。此期又作诗二十首,后被镌刻在太清宫、上清宫的山石上,AG又为《磻溪集》卷二所收录。李志明,全真道王重阳之再传。元大德初来崂山,见上清宫

将圮,与其徒重葺殿宇,居此宫十二年,复居明霞洞(崂山南部昆仑山腰)二十五年。年八十,步履轻健。度弟子近五百人,后不知所终。刘志坚,号云岩子,博州人。弃家入道,师事东平郭至空,后至崂山,即山麓南阿茅茨而居,凡二十年。逝年六十六,葬

华楼之凌烟崮。AH王嘉禄,新城人。少入崂山,遇道士授以五禽之术,久遂不食,或食松柏叶。一日思母归,复火食。母逝后,复入崂山。AI元代崂山又增建了一批宫观。据《崂山志》卷三载有:寓仙宫,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建。迎真观,在柳子口,

至大三年(1310)建。通真宫,在山北,皇庆二年(1313)建。

华楼宫,在王乔崮下,元泰定二年(1325)建。黄石宫,有上宫、下宫,在华楼山北十里许,元时建。众仙宫,在南天门下二十里,元时建。遇真庵,在鹤山,元时建。

圣水庵,在三标山西南麓,元时建。AJ明清时期,崂山道教续有发展。相继又有一批道士居此修道。《崂山志》卷五载,徐复阳,号太和子,尝师李灵仙得秘传。元元统(1333~1334)间,隐居鹤山遇真庵。锻炼功成,阳神静出。顺帝召见,赐锦斓之衣,卒于

明初。张三丰,尝自青州来崂山居止。留有张仙塔、邋遢石等遗迹。齐道人,失名。青州寿光人。来崂山居南天门之先天庵,重新庵宇三楹。明天启二年(1622)卒。崔道人,失名。修真黄石宫。后与其徒结茅古迹岛,隐不复见。AK乾隆《山东通志》卷三十又记:

李守真,滕县人。少游牢山,遇异人授以修炼术。还隐雪山。成化(1465~1487)间征至京师,授太常博士,不受。

诏居显佑宫,勘校道藏,主持法箓二年。恳请还山,赐号冲虚妙悟太极涵真子李隐仙。张道人,不知何许人。自言姓张,来住崂山上清宫,貌如少壮,而历叙所经皆百年以上事。凡事颇能前知,有问之者,佯狂不答。LB陈铭王圭《长春道教源流》卷七又载

孙玄清,号海岳山人,籍青州寿光县。自幼在崂山明霞洞出家,礼李显陀为师。后游铁茶山云光洞,遇通源子授以升降天门运筹之法。年十九,即墨县太和真人携住黄石宫,于此苦炼二十余年。嘉靖三十七年(1558)至京白云观坐钵一载。隆庆三年(1569)卒。

玄清本龙门派四代孙,后别立法派名金山派,因在崂山修真,又称崂山派。LC明清时期,崂山除对旧有宫观作过修葺外,未新建宫观。

一些宫观,如太清宫、上清宫、太平宫、华楼宫等,经过历代修葺,至今尚存。太清宫在明万历(1573~1619)间倾圮,憨山(德清)和尚于宫前建海印寺,寺旋毁,后复建此宫,并有扩大。现存三清殿、三官殿、三皇殿等。上清宫,自元代华山派道士李

志明重建后,历代均有修葺,现存殿宇若干楹。

太平宫,自宋初创建后,金明昌(1190~1196)及其后屡有修葺,现存正殿三清殿,配殿三官殿和真武殿。华楼宫,自元泰定二年(1325)创建后,明、清、民国均曾重修,现存老君殿、玉皇殿、关帝殿等。

1、来源不同:

崂山道士来源于清代《聊斋志异》的篇目,别名劳山道士。

茅山道士来源于道教的“茅山宗”一派。分南北茅山道教,北茅山实际为发源地镇江茅山,南茅山派为广东罗浮山。

2、性质不同:

崂山道士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人物,故事情节寓意深刻。

茅山道士是道教的一派,是真实存在的,茅山宗的弟子就被统称为茅山道士。

3、宗派不同:

崂山道士无道统,无宗派。

茅山道士有道统,有宗派,属于道教的“茅山宗”一派。

扩展资料:

茅山的历史:

茅山道教是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道教茅山宗的摇篮,同时又是“三茅真君”筑庵修道的栖身之处所。

历史上茅山高道辈出,特别是刘宋时期,茅山作为当时都城金陵的后山,朝廷聚兵御敌、帝王掌山执教安民、官僚仕族避世归隐、文人骚客抚琴弄墨、善男信女朝圣等无不聚集于此。

茅山宗前身为道家的上清派,陶弘景继承了杨羲、许谧所传的上清经,悉心编纂了专门记述着上清派早期的教义、方术,以及历史的《真诰》及《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的两百余卷道经,在此弘扬上清经法。

后又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后人因以茅山为祖庭,才逐渐发展演变成了以后的“茅山宗”,亦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崂山道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山道士

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故事说海边有一座崂山,住着一位仙人,人们都叫他崂山道士。据说崂山道士会许多凡人不会的法术。距崂山几百里路外的县城里,有个人叫王七的人。王七从小就非常羡慕法术,听说崂山道士会许多法术,于是辞别家人,到崂山去寻仙。王七来到崂山,见到道士,交谈中,王七觉得那道士非常有本领,就恳求收他做徒弟。道士打量他一番说:“看你娇生惯养,恐怕吃不了苦。”王七再三请求,于是道士就答应收他为徒弟。

夜里,王七望着窗外的月光,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学到道术了,心时有说不出的高兴。第二天清晨,王七跑到师父那里去,满以为师父会开始传授道术,哪知给了他一把斧头,叫他跟着师兄们一起上山砍柴。王七心里很不高兴,但也只得听从吩咐。山上到处是荆棘乱石,没到太阳下山,王七的手上、脚上都磨起了血泡。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王七的手脚上渐渐磨出了老茧,他再也受不了整天砍柴割草的劳累,不由起了回家的念头。晚上,王七和师兄们一起回到道观,看见师父和两个客人正谈笑风生地饮酒。天已经黑了,屋子里还没有点灯。只见师父拿起一张白纸,剪成一个圆镜模样,往墙上一贴。一瞬间,那张纸竟像月亮一样放出光芒,照得满屋通明。这时,一位客人说:“这么美妙的夜晚,如此欢乐的酒席,应该大家同乐一场。”道士拿起一壶酒递给徒弟们,叫他们尽情地喝。王七在一边暗暗思忖:我们这么多人,这一小壶酒,怎么够喝?大家将信将疑地拿起酒壶往碗里倒酒。真奇怪,倒来倒去,酒壶始终是满满的。王七心里很诧异。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客人对道士说:“虽有明月高照,可光喝酒也没意思,要是有人伴舞就好了。”道士笑着拿起一根筷子,对准白纸点了一下,忽见月光中走出一个一尺长短的女子。她一落地,就和普通人一样高大,苗条的腰身,洁白的肌肤,衣带飘扬,唱起歌来。一曲歌罢,女子凌空而起,竟跳上了桌子,正当大家惊慌失措时,她已还原成一根筷子。看到这一切,王七目瞪口呆。这时一个客人说:“我真高兴,可是得回去了。”于是道士和两个客人移动酒席,挪进了月亮。月亮渐渐暗了下去,徒弟们点上蜡烛,只见师父独自坐着,客人已不知去向,只有桌子上留着剩酒剩菜。

又过了一个月,师父还是不传授一点法术,王七实在熬不住了,就去找师父。见到师父,王七说:“弟子远道而来,即使学不到长生不老的法术,您传给我一点别的小法术,也算是一个安慰。”王七见师父笑而不答,心中很着急,比划着说:“现在每天早出晚归,打柴割草,徒弟在家哪吃过这样的苦呀。”师父笑说:“我早就断定你不能吃苦,现在果然如此。明天一早你就回家去吧。”王七央求道:“还求师父传我一点小本领,也算我没白来一趟。”师父问:“你想学什么法术?”王七说:“徒弟常见师父走路,墙壁都挡不住,就学这个好了。”师父笑着答应了,就叫王七随他来。他们来到一堵墙前,师父把过墙的咒语告诉王七,叫他自己念着。王七刚念完,师父用手一指,喊了一声“进墙去”。王七面对墙壁,两腿哆嗦,不敢上前。师父又喊:“试试看,走进去。”王七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师父不高兴地说:“低下头,往前闯”。王七硬着头皮往前奔,不知不觉就到墙的另一面了。王七高兴极了,赶紧拜谢师父。师父对他说:“回家后要勤恳做人。否则,法术是不会灵验的。”

王七回到家,对妻子夸口说:“我遇到了神仙,学会了法术,连墙壁都挡不住我。”妻子不信,说世上哪有这样的事。王七于是念起咒语,朝墙奔去。只听一声响,王七脑袋撞到墙上,跌倒在地。妻子赶紧把他扶起来,只见他额头上隆起了一个大疙瘩。王七耷拉着脑袋,像泄了气的皮球。妻子又好气又好笑:“世上就是有法术,像你这样两三个月也不能学会。”王七想起那天在晚上,自己明明穿过了墙壁,于是怀疑道士捉弄自己,不由大骂了崂山道士一阵。自那以后,王七仍然是一个不学无数的人。

文章分享结束,崂山道士和茅山道士有什么区别和崂山道士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老港片里的 茅山道士 是怎么回事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